滴滴治理,关系着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数据安全边界,也关系着行业走向,这只靴子落地,是好事。
不怕罚款,怕不清不楚,只要清清楚楚,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,滴滴未来还是光明一片。
这个事件是一个标杆事件,提醒各大互联网巨头:
1、数据安全的边界,不能胡来
不能太放纵技术手段,数据安全在用户层面、国家层面都非常重要,不能只顾商业利益,不顾社会责任
2、政府公关不是万能的
很多大企业都高新聘请政府公关人员,但是,政府公关不是万能的,只是提供了一条对话通路。
3、合规,合规,还是合规
不多说,都明白
4、是时候重视微生态了
过去的二十年,中国互联网一直走的是零和博弈模式,最后剩者为王,最后,享受市场垄断的全链条利益。
这条路,基本已经到了尽头。
巨头们,是时候摆脱一下思维惯性、关心一下微生态了。
在资本大战、生态大战之下,中国互联网的微生态已经非常烂了,资本不多看一眼,用户奔向超级APP,开发者没有深耕动力,所谓的生态就是在前端打圈儿
5、当少数巨头吞没了内容、用户、流量,行业最后可能走向死寂
互联网行业的创新更多是多样化、去中心化,当资源全部归一到超级平台,行业创新的动力会越来越弱。看似高大上的开发者不如会编故事的写手,宁可拉几十个微信群,也不买crm,原始和扭曲,网民就是一个流量,谁割韭菜都是割韭菜。。。
6、建议改进网站APP等备案制度
如果把微光的起点设置的太严格、太死板,会形成创新障碍,没有谁做一个网站就成功一个,应该允许大家发呆。
标签:滴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