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看到一位老朋友转发评论一条微博,说“罚了两百多亿,整个市场损失两万亿,整个社会损失两万亿美元”。

客观上讲,国家反垄断处罚力度是很大的,但是,比起欧美的反垄断出发,只是小巫见大巫,更多是警示性处罚,而不是伤筋动骨的处罚。
同时,我不认同过分夸大国家对阿里 美团反垄断影响的观点。连带反应看起来是很剧烈的,但是,并非只是政策因素。
我的观点如下:
1、国家没有限制阿里的创新和正常商品交易,只是限制了二选一和恶性竞争。如果继续放任无序竞争,结果可能无法收场。
2、有时候,互联网行业过去是太放纵了,比如乱弹窗、强迫下载APP才能浏览等等很多问题,这是行业自律失控的问题,本来就不该这样。
3、看看俄罗斯被美国制裁的手段,俄罗斯公民的私人海外财产都被侵犯了。下一步,美国对付中国,不排除干中概股,不排除不让中企在美国股市融资。
4、国家在力推港股,战略性地防范中美对抗风险,互联网巨头们的战略部门应该有预案和分析才对
5、如果没有疫情,电商征税应该已经开展了。
6、实体经济为本,互联网是连接服务工具。从美国打压华为已经看到了,中国现在的迫切任务是实体经济和关键科技创新,而不是资本和规模逻辑下的互联网泡沫。
7、像经纬创投之类的众多风投机构已经调转方向,开始投资硬科技了,这是一个好的开端。
8、就像马化腾说的,中国互联网看似很强大,其实很脆弱。真正支撑中国互联网的软件,基本上都是欧美的商用 或开源产品,核心产品很少源创于中国,这是需要正视的事实,不能只关注商业层面。
9、中美对抗大概率是不可逆转的,中国必须做战略性的风险防御,互联网公司也要认清这一点,高点没套现是遗憾,但是,如果真被美国搞了,结果可能更惨。比如海峡烽烟起,老美像对付老毛子那样,没收中概股的资产,你能有任何反抗之力么?
10、相信国运,相信大大。中国高层在战略上的前瞻性布局向来比较稳,不可能是拍脑门的决策,内外双循环,现在内循环越来越重要。互联网企业需要忘记资本层面的痛,把精力放在创新层面、放在产业互联网、放在内循环的经济体上,这是永远不会错的选择。
柳华芳 2022 0314
标签:反垄断